自考復習需要重視考試大綱,考試命題是圍繞大綱來的,所以復習一定要緊扣考試大綱,再結合考試大綱來弄懂重點、難點、疑點。因為考試大綱一般都是含有命題來指導思想工作、考試范圍、命題要求等重要信息。為了輔助各位考生學習,重慶自考網自考頻道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2年自考28044學前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年自考28044學前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學前教育心理學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課。本課程是在專科段的有關課程基礎上的后繼課程。該課程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以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理論為指導;二是以現代教育、教學以及學習心理學理論為基礎;三是立足現代機構教育、教學情境中的學與教的實際問題來闡述理論。因此,它具有基礎性、理論性、科學性、現代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應考者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應該比較全面系統地掌握教學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并學會從教學心理學原理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學前教育機構教育教學情境中的現實問題。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良好的教師心理特征及其培養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應了解心理學家對教師心理特征與其職業成就之間關系所做一些早期研究。并對心理學研究和心理學知識在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以及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方面的作用有初步的認識。
(二)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學生對教師角色的心理期待;有效教師應具備的心理品質;教師的教學專長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教師的成長過程;如何盡快縮小新教師和專家教師之間的差距。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1)學生期望的教師社會角色
(2)有效教師應具備的心理品質
(3)羅森塔爾效應
(4)教學效能感
(5)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的差異
(6)認知學徒制
2、理解與應用
(1)教師期望對學生的影響
(2)縮小新教師和專家教師之間的差距
(3)教師的職業倦怠與教學
第二章 學生素質及其心理發展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應了解和理解學生的心理結構及其分類,以及學生認知、人格發展的教育含義。
(二)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學生的心理結構及其分類理論、加涅的學生素質結構觀及其教育含義、學生心理因素與學習原理;人格的發展;自我意識的發展以及個體社會化與人格發展。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1)心理結構及其分類理論
(2)加涅的學生素質結構觀
(3)皮亞杰認知發展四階段
(4)艾里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5)影響社會化的三個主要因素
2、理解與應用
(1)加涅的學生素質結構觀的教育含義
(2)心理因素與學習原理
(3)最近發展區理論及其教育含義
(4)自我意識發展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5) 影響人格發展的社會化因素
第三章 學生的個別差異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應著重了解學生在認知和性格兩方面的個別差異、這些差異的教育含義、特殊兒童的心理與教育。
(二)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認知方式的差異;認知能力差異;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性格的概念(不作考試要求);性格的個別差異;性格差異的鑒定 (不作考試要求);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特殊兒童的概念;特殊兒童的類型;特殊兒童的流行率 (不作考試要求);特殊兒童的教育。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1)學生認知方式差異的四種主要表現
(2)學習困難
(3)特殊兒童的四種主要類型
2、理解與應用
(1)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2)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3)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意義
(4)特殊兒童特殊性的教育含義
第四章 學習概論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學習的定義,以及學習的分類及其教學含義,并能運用這些理論對真實的學習情境進行分類。
(二)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包括學習與學習研究概述;學習的分類及其教學含義。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1)學習的定義
(2)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3)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
(4)奧蘇伯爾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分類
2、理解與運用
(1)20世紀后期學習心理學的研究改變學習觀的五個主題
(2)運用學習分類理論對真實學習情境進行分析
第五章 認知領域的學習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了解新知識習得的過程及其有關理論,并能初步應用這些理論分析真實教育、教學情境中的問題。
(二)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了學習的一般過程和條件;不同類型學習的特殊過程和條件;幾種復雜知識學習的過程和條件 (不作考試要求)。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1)學習過程和條件的信息加工觀
(2)建構主義學習觀
(3)奧蘇伯爾同化論
(4)奧蘇伯爾有意義學習的三個條件
(5)廣義知識分類
(6)變式練習
(7)反省認知
2、理解與應用
(1)上位學習和下位學習
(2)運用廣義知識學習階段與分類模型分析真實的幼兒學習過程
(3)促進辨別學習的技術
(4)塑造良好的認知結構,促進陳述性知識的遷移
(5)運用智慧技能學習原理,促進智慧技能的學習和遷移
(6)運用反省認知理論,促進策略性知識的學習和遷移
第六章 動作技能的學習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了解動作技能的分類、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以及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
(二)課程內容
本章內容主要有動作技能學習概論;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言語指導、示范與練習;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反饋。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1)動作技能的定義
(2)動作技能的學習
(3)動作技能形成的三個階段
(4)心理練習
(5)反饋的分類
2、理解和運用
(1)動作技能的分類
(2)言語指導對動作技能學習的影響
(3)示范對動作技能學習的影響
(4)各種練習形式對動作技能學習的影響
(5)反饋對動作技能學習的影響
(6)能運用本章學到的知識,對學前兒童動作技能的教學提出建議和指導。
第七章 態度和品德的學習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了解態度與品德的性質和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并探討良好態度與品德的有效培養。
(二)課程內容
本章內容主要包括態度與品德概述;態度與品德學習的過程和條件;良好態度與品德的培養。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1)態度與品德的性質
(2)態度與品德的區別與聯系
(3)柯爾伯格兒童道德判斷三水平六階段
(4)影響態度與品德學習的心理條件
(5)示范與觀察學習
2、理解和運用
(1)班杜拉社會認知理論對態度與品德形成的過程的解釋
(2)說服
(3)利用群體規定
(3)角色扮演
(4)價值判斷
(5)獎勵與懲罰
(6) 態度與品德改變的過程
第八章 教學與教學心理學概論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科學取向的教學論、學與教的關系,進而轉化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技術。
(二)課程內容
本章內容主要包括科學取向的教學論;目標導向的教學設計;反映目標導向教學設計的課時計劃(不作考試要求)。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1) 教學、教學論、教學心理學
(2) 目標導向的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
2、理解和運用
(1)哲學取向的教學論與科學心理學取向的教學論
第九章 教學目標的設置與陳述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教學目標的功能,重點掌握進行良好陳述目標的能力。
(二)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教學目標的功能與指導教學目標設置的理論以及教學目標如何陳述。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1)教學目標的功能
(2)布盧姆認知、情感、動作技能領域目標分類
2、理解和運用
(1)比較布盧姆教學目標分類和加涅學習結果分類的異同
(2)馬杰的行為目標
(3)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為相結合的目標
(4)表現性目標
(5)良好陳述的目標的標準
第十章 教學任務分析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任務分析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重點要求能夠運用有關理論對學前教育課堂教學實例進行任務分析。
(二)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任務分析概述;指導課堂教學任務分析的理論及其應用技術;不同領域的教學任務分析:實例研究。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理解與應用
(1)任務分析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2)運用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指導真實的學前教學任務分析
(3)運用奧蘇伯爾的同化論分析真實的學前教學任務
第十一章 課堂教學過程、方法與技術設計設計
(一)學習要求
學習本章,了解基于新的學習論的課堂教學過程,并了解如何利用有關教學方法和技術來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效率。
(二)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課堂教學活動過程;教學方法或技術的選擇運用 (不作考試要求);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與教材呈現技術及其評價。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1)六步三階段兩分支教學模型
(2)先行組織者理論
(3)講演法
2、理解與應用
(1)先行組織者的理論及其教學含義
(2)符號標志理論及其教學含義
(3)附加問題理論及其教學含義
(4)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理論及其教學含義
(5)奧蘇伯爾的講解式教學法理論及其教學含義
第十二章 學習結果的測量、診斷與評價 (不作考試要求)
第十三章 學習動機的激發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應了解動機的基本性質及其對學習活動的一般作用。并重點了解和理解各種影響學習動機的內、外因素,以及相應的學習動機激勵措施。
(二)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包括學習動機的概述;學習動機激發的內部條件;學習動機激發的外部條件。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1)動機
(2)馬斯諾的需要層次理論
(3)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
(4)學習動機的三種構成成分
(5)習得性失助感
(6)歸因
(7)歸因
(1)奧蘇伯爾對成就動機的分類
(2) 學習動機激發的內部條件
(3)焦慮水平對學習的影響
(4)學習結果的反饋對學習的影響
(5)外部獎勵的使用
(6)課堂目標結構對學習的影響
第十四章 課堂管理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課堂管理的一般概念,并重點學習理解和應用課堂管理的相關理論。
(二)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包括課堂管理概述;課堂群體的管理;課堂里的控制。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1)非正式群體
(2)群體凝聚力
(3)群體規范
(4)教師的領導方式
(5)問題行為
2、理解與應用
(1)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
(2)群體動力的利用
(3)課堂行為問題的處置與矯正
(4)教師在課堂管理中的角色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的有關說明
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識記”、“領會”、“運用”等三個能力層次的要求,它們的含義是:
1、識記: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
2、理解:要求應考者能夠理解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能夠用自己的表達自己的對此知識的理解,加以說明或概括,或是能在具體的案例中按照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做出對此案例的推斷。
3、應用:要求應考者必須能夠將習得的材料運用于新的具體情境,特別是結合學前教育真實教學情境。
(二)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學與教的心理學》,皮連生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五版。
(三)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課程作為一門專業課程,綜合性強、內容多、難度大,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由于目前使用的教材并非專門為學前教育專業撰寫,因此凡是要求“理解與運用”的知識都需要應考者在自學和考試過程中自己聯系學前教育的實際情況。
2、考慮到學前教育專業應考者的實際情況,考試大綱中沒有對應考者提出自學教材第十二章內容的要求。同樣,考試大綱中取消了部分章節下屬內容的自學及考試要求。所以,凡是考綱中注明“不作考試要求”的內容,應考者可以自行省略。
3、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第一部分,了解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熟悉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課程與有關課程的聯系,使以后的學習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
4、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
5、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吃透每個知識點,更要重視前后知識的關聯性,通過前后知識的相互補充來加深自己對教材的掌握。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在閱讀中遇到個別細節問題不清楚,在不影響繼續學習的前提下,可暫時擱置。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
3、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考試大綱脫節。
4、輔導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應考者“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聯系工作實踐”的學習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要幫助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應考者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將書本理論與學前教育工作實踐情況相聯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作出判斷和解決問題。
7、要使應考者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五)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識記”20%,“理解”40%,“運用”為40%。
3、試題難易程度要合理,可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3:3:2。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綜合運用題(包括論述題)等類型(見附錄樣題)。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重慶自考網還為各位考生提供【重慶自考自考題庫】【重慶自考自考真題下載】【自考題庫app下載】三大刷題工具,有需要的考生也可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