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程測量試題
課程代碼:02387
更多自考真題及答案,可以關(guān)注“重慶自考真題”欄目,也可以聯(lián)系在線老師免費獲取全套真題及復習方法!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我國目前采用的高程系統(tǒng)是( )
A.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
B.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
C.地理坐標系
D.1980年國家大地坐標系
2.常用的高程基準面是( )
A.水平面
B.參考橢球體面
C.大地水準面
D.鉛垂面
3.水準點高程為2.317米,測設(shè)高程為3.000米的室內(nèi)地坪.設(shè)水準點上讀數(shù)為1.545米,則室內(nèi)地坪處的讀數(shù)為多少米?( )
A.0.662
B.0.862
C.1.062
D.2.862
4.水準測量時,在水準點上立水準尺( )
A.需放尺墊,尺應(yīng)立在尺墊上
B.不能放尺墊,尺應(yīng)立在水準點上
C.尺墊可放可不放
D.有風時需放尺墊
5.用經(jīng)緯儀觀測豎直角時,采用消除豎盤指標差的方法是( )
A.計算誤差量進行改正
B.每測回將水平度盤位置變換180°/n
C.每個方向多讀幾次取中數(shù)
D.盤左盤右觀測取中數(shù)
6.在地形圖上,量得A點高程為16.67米,B點高程為21.17米,AB距離為299.8米,則直線AB的坡度為( )
A.-6.8%
B.-1.5%
C.1.5%
D.6.8%
7.在地形圖中,表示測量控制點的符號屬于( )
A.比例符號
B.半比例符號
C.地貌符號
D.非比例符號
8.以下不屬于基本測量工作范疇的一項是( )
A.高差測量
B.距離測量
C.導線測量
D.角度測量
9.設(shè)AB距離為200.23m,方位角為121°23′36″,則AB的Y坐標增量為( )
A.-170.92m
B.-104.30m
C.104.30m
D.170.92m
10.三角高程測量時,距離大于多少米時,要考慮地球曲率和大氣折光的合成影響?( )
A.300
B.350
C.400
D.500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4分,共12分)
11.方位角
12.誤差傳播定律
13.中線測量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14.中間水準測量法可消除________、地球曲率及大氣折光對觀測高差的影響.
15.角度測量要求經(jīng)緯儀視準軸在一垂直面內(nèi)旋轉(zhuǎn),因此,視準軸必須垂直于________,橫軸必須垂直于豎軸,豎軸必須鉛垂.
16.測量上常在地圖圖廓線下方繪制三北方向線,包括真子午線、磁子午線、________方向.
17.在進行角度測量時,首先應(yīng)將經(jīng)緯儀安置在測站上,然后再進行觀測,安置包括對中、整平;其中對中的目的是________.
18.傾斜平面的等高線是一組基本等高距相等,距離相等,而且相互________的直線.
19.今用水準儀中間法觀測A、B兩點的高差,若高差的中誤差為±mm,則讀數(shù)的中誤差為________.
20.地形圖的分幅編號方法可分為兩類:一種是按經(jīng)緯線劃分的梯形分幅法,另一種是按________劃分的正方形或矩形分幅法.
21.橫斷面的測量方法主要有水準儀法、標桿皮尺法、________等.
22.建筑物的變形觀測的主要內(nèi)容有沉降觀測、水平位移觀測、________、裂縫觀測等.
23.測設(shè)點位的常用方法有:直角坐標法、________、角度交會法、距離交會法.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24.何謂比例尺精度?比例尺精度在實際工作中的指導意義是什么?
25.導線的布設(shè)形式主要有哪些?
26.我國工程測量中評定精度的標準主要有哪些?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7.某工地布設(shè)一條閉合水準路線,高差容許值fh容=±12毫米,觀測數(shù)據(jù)見下表,試求:①是否符合精度要求?②點1,2,3的最后高程值?(填入表中,算至毫米)
28.已知某點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為:X=14256.28m,Y=32691238.69m問:該點位于30帶的第幾帶?該點在中央子午線的哪一側(cè)?在高斯投影平面上,該點距中央子午線和赤道的距離為多少?
29.設(shè)有一邊長為50m的正方形建筑場地,四角點分別為A、B、C、D,今欲將此場地平整為高程等于21.537m的水平場地.為了確定場地四角的填挖高度,在場地中央安置水準儀,在鄰近的水準點(高程為21.364m)上立尺,使視線水平后,在尺上讀數(shù)為1.663m.然后,依次在A、B、C、D立尺,并分別讀得讀數(shù)為1.546m、1.365m、0.880m、0.567m,請求出A、B、C、D四點的高程及填挖高度.
30.整理計算下列豎直角觀測記錄.(設(shè)豎盤為順時針方向注記)
測站 | 目標 | 豎盤位置 | 豎盤讀數(shù) | 半測回豎直角 | 指標差 | 一測回豎直角 |
O | A | 左 | 120°26′00″ | |||
右 | 239°34′18″ | |||||
B | 左 | 84°13′18″ | ||||
右 | 275°46′42″ |